我們中國人自古就相信神佛,中華民族真的是一個崇尚修煉,注重道德的民族,中華文化也是人們普遍信神,普遍敬仰神的神傳文化。中國歷史悠悠五千年,人們什麼時候都是相信有神靈存在的。充其量只不過是有的時候人們對神的信奉是以道為主,有的時候人們對神的信奉是以佛為主罷了。無論是在「漢唐盛世」,還是在兵荒馬亂的亂世都是如此。

例如,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,叫作「五胡亂華」,那時,中原大地遍地烽火,戰亂不止。可就是在這樣一個亂世裡,人們依然虔誠的崇敬佛、道、神。只有到了中共紅朝時期,人們才在中共邪黨一步步的「無神論」和「進化論」的強制洗腦下,淡忘了神,遠離了神,也遠離了我們的祖先,遠離了真正的中國文化。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「五胡亂華」 時期人們敬重佛法修煉人的故事,故事的名字叫「五帝爭供一和尚」。

僧朗是「五胡亂華」時期的著名高僧,曾經就學於西域來的高僧佛圖澄。僧朗一生都以宣揚佛法為己任,具有高尚的道德與淵博的學問,為當時的人們所景仰。然而修煉人是不追求世間名、利、情的。僧朗不願過份的為世人所關注,便來到了濟南山區中的金輿谷內一邊安心修煉,一邊傳播佛教中的佛法。信眾日多,便建立了寺廟,人稱「郎公寺」(到了隋朝,隋文帝因為得神通感應,而將其改名為「神通寺」)。

僧朗雖然隱居在金輿谷中,不求聲名,唯求修煉,但他的聲名卻日益遠播,當時山東地區的南燕國主將其奉為神明,禮敬有加。僧朗的聲名不僅傳遍南燕,就是中國其它地區乃至國外也都有所聽聞。例如遠在江南的東晉皇帝,入主長安的前、後秦國王以及異域他邦的高麗、西域崑崙等國家的帝王等等,都無不奉金贈銀,支持其傳播佛法。

帝王們不僅僅對僧朗傳法提供物質支助。當時中國有五位帝王都派了專使前往致書慰問,想把僧朗請下山來,大加供養。

下面將五個皇帝給僧朗的書信大意介紹如後:

第一位是秦主苻堅,致書中說:皇帝敬問泰山朗和尚,大聖應期,……朕日理萬機,不能親自前來迎請和尚,今遣使人,安車相迎,希望和尚靈光,能夠蔭被京邑,隨使奉上紫金數斤,供鍍形像,絹綾三十匹,另外送上奴子三人,以應和尚掃灑之用,至人無違,幸望納受,大師定能慈鑒朕意,如師能來,朕當以師禮事之。

第二位是晉武帝曜,給朗和尚的信說:皇帝敬問泰山朗和尚,睿德光時,聲飛東嶽。我想與和尚同養群生,至人通微,想大師能明朕之心意。今遣使者,送上五色珠像一尊,光錦五十匹,象牙的簞子五領,金缽五個,維願納受。

第三位是後燕的成武帝慕容垂,給朗大師的書信說:皇帝敬問泰山朗和尚……我早就敬仰和尚,有心皈依。今遣使者,送上官絹一百匹,袈裟三領,綿五十斤,幸為納受。

第四個是魏太祖道武的來書:皇帝敬問泰山朗和尚,承妙聖靈,要須細略,已命元戎,上人德同海岳,神算遐長,仰望和尚,助威謀略,克寧荒服。今遣使者,送上素絹二十匹,白□五十領,銀缽三枚。

第五個是南燕的慕容德,他對朗和尚更是恭敬有加,並親自為他在齊州建一寺,然後再致書給朗和尚說:敬問泰山郎和尚,遭家多難,災禍屢臻……朕以無德,生在亂兵,遺民未幾,繼承天祿,幸和尚大恩,神祇蓋護。使者送絹百匹,並敕封大師東齊王之位,奉以高山等二縣的封給,書不盡意,稱朕心焉。

可是修煉人求的不是物質享受與供養,而是在修煉上有所進步,最終能夠圓滿功成,因此,僧朗不為世間任何名利所動,一一回絕了他們,五朝天子一個也沒有能夠把他請下山。所以後人稱讚僧朗和尚道:

道德凝懷,
千里哲人競湊;
芳聲播遠,
五朝天子移風。

這就是著名的「五帝爭供一和尚」的故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